既然惰性无穷总也记不住,那就拉个帖,时时来看,总能有点帮助吧。
2012.5.9
前一晚就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的想、小聊、小发,睡前终于平了,作警醒。
一早醒来,心里居然又是沉甸甸的郁闷。。上午只好求助,拧巴许久,理清:
1、我浮躁、造次在先;
2、自以为是是可怕的想法,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方式要求别人;
3、自己有说真话的权利,别人也有不同意和生气的权利;真话时的善意、正向和积极,远胜真话本身。
想通以后,因为有的地方肯定误解,就去说明和道歉。其后一转念,加回。加回能让自己真正的面对和心静,哪里跌倒哪里起,若人笑话,因在先,受着,不怕。
“妄下结论”是我的死穴,一直有这毛病;“依止经典,言之有据”也是我的死穴,甚至以想当然为荣,是愚吧;“鸡同鸭讲”是执念么?水米不进——起码当时如此。
事情在别人看来或许没什么,在我是痛的。去年先生还讲我对痛苦没有任何准备,就把这个痛,当作修行的开端,对自己的控制力。不合适的话,咬碎牙也不能讲。
后来沉下心,一字一句看了论坛里几篇帖子。一直介意的伸手党和帮助人之间的区别大致清楚了,再不想承认,我也是伸手党;学习的方法呢,依止经典;态度和行动一定要有的。应当时常反省和回看记录。性子的缘故,许多时候自己的话会偏离原本的意思和态度,让人误解,慢慢来改。
读书社是一个严格且绝不同于其他的群,尤其这种严格。
5.10
额,不想通过苛责自己去学习和成长。人无完人,意识到,接受,控制或压制,慢慢来改就是,相信时间。
认知错误,一开始会痛;慢慢认得多了,或许会变成痛快,这个时候的成长,会是加速度的吧?等到了交界点,再次变慢往复循环么?
一定不能浮躁,一定守口。
不买皮草,尽量少买真皮皮鞋;尽可能少吃肉尤其特种肉;尽可能少用化工制品,多用植物类;节约用水、电,气、油等自然资源;对自然界保持善意;
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,社会乱象,守好自己。
看过群共享下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,有不认真,文字大概能懂,可参考、存疑,将来定要买纸书。
时时想起罗大伦先生《古代的医生》一帖里想象王孟英写此书时的情景,很感动,更有敬重。
5.11
断了半年的晨读终于开始啦。
把以前背过的复习一遍再往后背,后面的长段,也要背。不管有无必要,一分松懈之后便是二分三分四分,不喜不顺的便都不愿背了,所谓从恶如崩,第一分定要把持住。
讲话向来有不清不楚的毛病,群里的氛围非常治这点。。。急是自己的,没有人催,不用着急慢慢讲,一定要讲清楚,不妥当的不要讲。想想以前,还真会惯自己,汗。
嗯,群里一同学被T。看了下,偶4.17加群,5.8被T,5.9加回,签到记录里,留下的同学也是少数。又看群规,看到许多以前没上心的地方,算实践后回看理论的新发现吧。总之,群规要兢兢业业的守,不对要老老实实的认,有宽松自由,更是严格且绝不同于其他兼治习气的群。。。
5.12
地震四周年祭。
风大,天很阴。
出门路上看到三对婚、一对婚照的。想,若我未婚,是否会选今天?
顺路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,有《津津有味谭-食疗卷》《傅青主女科》《随园食单》等。以前从未到医学类书架看过,这次寻书草草看过几个,居然有那么多经典,心里很欣慰。。。
某人淋巴结发炎忽大忽小的逻辑想不清楚,等回头好好理一理吧。
5.17
有同学说腺病毒,我以为痄腮,没有百度。又说了话,才去象征性的百度了下。发觉自己刚刚的自以为是。嗯,然后觉得心里很紧。在我做的时候,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自以为是,我没有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在自以为是,而是过了许久才发现。我好像有点不能原谅自己。我好像有点着急,我的潜意识好像希望得到认可,我有急切。
这是为什么呢?我也想不太明白。想得明白的是,第一,我的自以为是程度很深,以至于不能第一时间发现;第二,潜意识里的原因虽然还没找到,但既已知道,总可以慢慢找;第三,我有好几天的时间没有认真看东西了,而看书的目的,又是什么呢?最后,在对话中,我仍然有很深的执念,也就是,鸡同鸭讲。
其实这四个字我挺难过也挺痛的,可事实就是如此。所以我有些急切了,大概是仍然没有想明白罢。
但,“守口”这个事,才几天,我就记不住了。
能持否?
5.18
自己的。一些不顺情绪,是自己加于自己,与其他无任何关系,只是自己的。
嗯,看过《老老恒言》,素读。有难度,意思只能吃到三两分,反复好几遍才能半懂不懂然后进到心里一点点,雅致、顺意、舒适、周全、严谨、庞大,对比现在,有点不知进步还是退步的恍惚。
接着看了一点《随园食单》,能懂,有意思,很好看。嗯,都是清代的书,为什么一个理解得艰涩另一个容易许多呢。
这些天图书馆借的加上买的,新书很多,基本每一本都当读很久很多遍。好奇心在先,可以通看,然后选喜欢的,近期反复读。第一遍的通看,随意,但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不可自以为,不知便空着。
5.20
读书社也要日日来的。先针对自己薄弱部分,每日必看,直到记住。其他帖子不求多,但求精。
嗯,这些天的一个念头。一件事,双方,若只一方得,另一方失或平,便有可能是哪里不对。真正的方法,是双方都好的。所以,一件事若只一方受益另一方辛苦,便要回头看一看,是不是哪里不够正。
理一下:
1、守口。
2、学习的方法:依止经典。
3、戒自以为是。
5.22
生活就是一天又一天,一次又一次的重复。无论多么不喜欢重复,今后也要习惯,还要学会享受这样的重复。
这个,也可以作为修行么?
一直为“修行”用得合不合适忐忑,下午终于欣慰地想到,我这是“修正行为”的意思。。。
5.26
这两天心里乱,燥,持不住,斗争期的感觉。
5.27
对自然尊重、善意的心含,草不故意踩,花不摘,喜欢便赞叹,小虫尽量不掐死。一点一滴,细细碎碎。
5.28
反求于己。 |